折桂令·丙子游越怀古
乔吉〔元代〕
蓬莱老树苍云,禾黍高低,孤兔纷纭。半折残碑。空馀故址,总是黄尘。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,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。海气长昏,啼鳺声干,天地无春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蓬莱仙山上一株株干枯老树托着苍苍茫茫的乱云,禾黍行管高低不齐,山孤野兔游窜纷纭,处处断碑残垣,空留下陈旧古迹,满目只见一片黄尘。东晋败亡后再也难寻找书圣王羲之,西施去世后从此再不见绝代佳人,看大海总是烟气朦胧,听不到杜鹃鸟啼叫,天地间不见一丝春意留存。
注释
丙子:此指公元1336年(元顺帝至元二年)。上一个丙子年(1276)为元兵攻破南宋都城临安(杭州)时。越:指今浙江绍兴一带,古为越地。
蓬莱:指蓬莱阁。老树苍云:指老树参天,苍茫萧森。
右军:指东晋王羲之,官至右军将军。
啼鳺:即杜鹃鸟。
创作背景
元朝至元二年,即农历丙子年,作者游历吴越故地(江、浙一带),游历期间,看到诸多古迹,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之作,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伤感之情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曾强等编·元曲三百首诠注详析 插图本:云南人民出版社,2011.12
赏析
据记载,在乔吉现存的散曲作品中,以叹世怀古为主题的小令约有四十三首,虽不是最多,但也不在少数。张衡《东京赋》有言,“望先帝之旧墟,慨长思而怀古”,悼古伤今是古代文人诗作中重要的题材之一,乔吉也不能免俗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乔吉这部分散曲,虽然延续了他一直以来雅俗并重的风格,但与其他散曲不同的是多了一种深沉、冷峭和奇丽之美。
王骥德在《曲律·杂论第三十九下》中说乔吉为诗中的李长吉(即李贺),指的正是他这种奇丽冷峭之美,而这首《折桂令·丙子游越怀古》便是他这类作品的代表之作。
如题所述,这支曲是乔吉在游历吴越和上篇《折桂令·登姑苏台》一样,都是缅怀古人的抒怀之
简析
这首小令开篇便以“老树”、“苍云”、“禾黍”、“狐兔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瑟的破败之景,奠定全曲的感情基调。其后多次运用用典的表现手法,展现了作者悲伤之感。全曲流露出作者心中对现实社会的忧患意识,表达了他内心的伤感与悲哀之情,这也是“伤今”的重点所在。
乔吉
乔吉(约1280~1345),字梦符,号笙鹤翁,又号惺惺道人。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元代杂剧家,他一生怀才不遇,倾其精力创作散曲、杂剧。他的杂剧作品,见于《元曲选》、《古名家杂剧》、《柳枝集》等集中。散曲作品据《全元散曲》所辑存小令200余首,套曲11首。散曲集今有抄本《文湖州集词》1卷,李开先辑《乔梦符小令》1卷,及任讷《散曲丛刊》本《梦符散曲》。 87篇诗文 133条名句
木兰花慢·西湖送春
梁曾〔元代〕
问花花不语,为谁落,为谁开。算春色三分,半随流水,半入尘埃。人生能几欢笑,但相逢、尊酒莫相催。千古幕天席地,一春翠绕珠围。
彩云回首暗高台。烟树渺吟怀。拚一醉留春,留春不住,醉里春归。西楼半帘斜日,怪衔春、燕子却飞来。一枕青楼好梦,又教风雨惊回。
宗泽传·节选
《宋史》〔元代〕
时太原失守,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。泽曰:“食禄而避难,不可也。”即日单骑就道,从嬴卒十余人。磁经敌骑蹂躏之余,人民逃徙,帑廪枵然。泽至,缮城壁,浚湟池,治器械,募义勇,始为固守不移之计。
泽兵进至卫南,度将孤兵寡,不深入不能成功。泽下令曰:“今日进退等死,不可不从死中求生。”士卒知必死,无不一当百,斩首数千级。金人大败,退却数十余里。泽计敌众十倍于我,今一战而却,势必复来,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,则危矣。乃暮徙其军。金人夜至,得空营,大惊,自是惮泽,不敢复出兵。
木兰花慢·功名归堕甑
张弘范〔元代〕
功名归堕甑,便拂袖,不须惊。且书剑蹉跎,林泉笑傲,诗酒飘零。人间事、良可笑,似长空、云影弄阴晴。莫泣穷途老泪,休怜儿女新亭。
浩歌一曲饭牛声。天际暮烟冥,正百二河山。一时冠带,老却升平。英雄亦应无用,拟风尘、万里奋鹏程。谁忆青春富贵,为怜四海苍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