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琅琊王歌辞·新买五尺刀

佚名 佚名〔南北朝〕

新买五尺刀,悬著中梁柱。
一日三摩挲,剧于十五女。
琅琊复琅琊,琅琊大道王。
阳春二三月,单衫绣裲裆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新买了一把五尺长的刀,悬挂在堂屋的中梁柱上。
一天要抚摸很多次,更甚于喜爱十五岁的少女。
琅琊啊琅琊,琅琊的道路十分宽广。
春天的二三月时节,人们的单衫上绣着类似于裲裆的图案。

注释
悬著:挂在。著(zhuó):兼语词,之于。
摩娑(mó suō):用手抚摩。
裲裆(liǎng dāng):亦作“两裆”,是一种盛行于两晋南北朝的背心式服装,其名称最早见于东汉刘熙的《释名·释衣服》。制式为前后各一片布帛,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,无领,腰间以带子系扎,着于衣内或衣外,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北朝民歌写男儿的勇健,笔调多带豪迈之气,这首“新买五尺刀”,却以柔情出之,显得别具一格,耐人反复玩味。首句突出“新买”。“器惟求新”,新的器物总是特别吸引人的,这柄新买的宝刀也不例外。“五尺刀”既非“尺八匕首”、“三尺剑”一类短兵,也不属“丈八蛇矛”、“七尺大刀”一类长型,其修短合度适中,才便于悬观。这个五尺刀的“五”字不仅与十五女的“五”字起拈连作用,而且刀长与少女身材也大体相当,故容易唤起人的联想。“不惜千金买宝刀”,买来之后首先就是观看。这当然并非单纯的鉴赏,而是满怀激情快意,通过看刀,作一番挥刀跃马、扬威边陲的神往之想。《水浒》描绘林冲买回宝刀,“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”,“当晚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琅琊王歌辞·新买五尺刀》是一首五言歌行。这首诗写爱新的宝刀,以柔情出之,显得别具一格,耐人反复玩味。此诗先说买来之后首先就是观看,这并非单纯的鉴赏,而是满怀激情快意,通过看刀,作一番挥刀跃马、扬威边陲的神往之想;接着以二者相比,突出英雄爱刀更胜爱美人一筹之意,从而把对新买宝刀之爱推向顶点。全诗以比喻新颖、联想奇特见长,字里行间透出的英雄气盛,尤胜于儿女情长,具有艺术光彩。

佚名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 6735篇诗文  8605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水经注·江水(节选)

郦道元 郦道元〔南北朝〕

  江水又东,迳广溪峡,斯乃三峡之首也。峡中有瞿塘、黄龛二滩。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,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,夏后疏凿者也。

  江水又东,迳巫峡,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。江水历峡东,迳新崩滩。其间首尾百六十里,谓之巫峡,盖因山为名也。

  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;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,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,其间千二百里,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。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。绝巘多生柽柏,悬泉瀑布,飞漱其间。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涧肃,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,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故渔者歌曰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!”

  江水又东,迳流头滩。其水并峻急奔暴,鱼鳖所不能游,行者常苦之,其歌曰:“滩头白勃坚相持,倏忽沦没别无期。”袁山松曰:“自蜀至此,五千余里;下水五日,上水百日也。”

  江水又东,迳宜昌县北,县治江之南岸也。江水又东,迳狼尾滩,而历人滩。江水又东,迳黄牛山,下有滩名曰黄牛滩。江水又东,迳西陵峡。宜都记曰:“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,至峡口百许里,山水纡曲,而两岸高山重障,非日中夜半,不见日月,绝壁或千许丈,其石彩色形容,多所像类。林木高茂,略尽冬春。猿鸣至清,山谷传响,泠泠不绝。”所谓三峡,此其一也。山松言:“常闻峡中水疾,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,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。及余来践跻此境,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。其叠崿秀峰,奇构异形,固难以辞叙。林木萧森,离离蔚蔚,乃在霞气之表。仰瞩俯映,弥习弥佳,流连信宿,不觉忘返。目所履历,未尝有也。既自欣得此奇观,山水有灵,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。”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杂咏诗

萧纲 萧纲〔南北朝〕

被空眠数觉,寒重夜风吹。
罗帏非海水,那得度前知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后汉书·冯异列传(节选二)

范晔 范晔〔南北朝〕

  异自以久在外,不自安,上书思慕阙廷,愿亲帷幄,帝不许。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,斩长安令,威权至重,百姓归心,号为“咸阳王”。帝使以章示异。异惶惧,上书谢曰:“臣本诸生,遭遇受命之会,充备行伍,过蒙恩私,位大将,爵通侯,受任方面,以立微功,皆自国家谋虑,愚臣无所能及。臣伏自思惟:以诏敕战攻,每辄如意;时以私心断决,未尝不有悔。国家独见之明,久而益远,乃知‘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’。当兵革始起,扰攘之时,豪杰竞逐,迷惑千数。臣以遭遇,托身圣明,在倾危混淆之中,尚不敢过差,而况天下平定,上尊下卑,而臣爵位所蒙,巍巍不测乎?诚冀以谨敕,遂自终始。见所示臣章,战栗怖惧。伏念明主知臣愚性,固敢因缘自陈。”诏报曰:“将军之于国家,义为君臣,恩犹父子。何嫌何疑,而有惧意?”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